西风残照,群山莽莽。落日余晖下,大别山,——一座绵延千里,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山脉,一派郁郁葱葱,仿佛一座宁静深邃的海洋。
山坡上,一位古稀老人盘腿而坐。身边,一把桐油伞,一个斑驳的军用水壶。一身泛白的中山装,身材消瘦却并不佝偻,饱经沧桑的脸因为长期的劳作,而生成了铜褐色。青光的头皮上,少许粗硬的白发根根簇立,一双沉淀了岁月的眼睛里充满了笃定和从容。山下,两头健壮的黄牛悠然自得的吃着草……
从2002年2月至今,爷爷已经去世整整14年了。尽管身在异乡,物是人非,多年以来,我的梦里却依然会时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。上个世界八九十年代,当家乡的许多人还在田地里辛苦劳作却也只能勉强糊口时,我的父母选择了双双到上海打工,于是我就成了村子里唯一的留守儿童,后面的几年里,我与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屈指可数。那些年,双休日和爷爷一起在山野间放牛、砍柴、放学了在炊烟袅袅的小村里挑水、做饭的生活便成为我童年苦涩而幸福的记忆。当我读高中的第二年,我的爷爷,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老汉,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,却因常年劳作病倒了,在被病魔折磨了几个月,最终用一种悲壮的方式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,离开了他挚爱的亲人们……
2016农历正月二十六,正是爷爷去世14年的祭日。时光荏苒,江南古城,嘉定,那个当年在小山村里的留守儿童,如今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。无意中,在网上我看到了一则《松鹤杯》“猴年.清明感恩”这样的征文活动,便觉得应该将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诉诸于文字,以纪念我的爷爷,更是以这样的方式向全社会呼吁关爱老人,感恩亲情。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——(唐)李商隐
爷爷一生的坎坷经历,足以构成一部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。他自幼家贫,目不识丁,16岁被强拉从军抗日,还参加过对日寇的几次小规模战斗,1944回家娶妻生子,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村长,并一度入选县劳动模范。中年丧妻,有过两段婚姻,留下了四儿四女,并把他们拉扯大,直至儿女们成家立业后,还鼓励他们走出大山,走向外面的世界。
1991年,我6岁,爷爷68岁,祖孙俩便一起开始了留守山村的生活。当时,家庭里的其他成员都已各自分家,爷爷声称自己身体硬朗,能够自食其力,不需要任何儿子们人赡养,而且还主动承担了四个儿子家里耕牛的喂养(那时机械化未普及农村,耕牛作为主要生产工具,价值重大)。清晨,当第一缕霞光投射于寂静的山村时,爷爷早已喂好了鸡,还割了两捆带着露珠的新鲜的青草喂圈里的两头黄牛,随后便开始做了早饭喊我起床,记忆中爷爷的厨艺很是一般,几年下来,我能记住的只是面疙瘩,蛋炒饭,稀粥这样简单的主食。可即便这样,我依然吃的狼吞虎咽,爷爷一边看我吃,一边含着歉意的笑着说:旧社会,男人不能下厨房,到现在我只会做这个,嗨嗨……
那时候的农村小学专门设有劳动课,学校里鼓励学生双休日参加劳动,按年级定额上交劳动成果,给学校增加一点经济收入。现在想来,孩子们在山间地头摘茶叶,挖中药,收油茶籽,橡子、板栗,这样的方式还是锻炼他们了体魄和社会实践能力的。当时正值农忙季节,爷爷每天还要出去帮人耕田,收拾土地,眼看我的劳动成果要比别人落后一大截,好胜心强的我急的暗自掉眼泪。爷爷知道后,天不亮早早起床,经过几天的突击,最终帮我完成了老师提出的定额任务,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,在小学的五年时间里,我每年都是三好学生,而每次拿到奖状的时候,爷爷总是多喝两杯,逢人便夸耀,摩挲着奖状上红红的印章,花白的胡子激动的一颤一颤…….
1996年,我上了镇上的中学,学校执行住宿制,每周放假半天,允许学生回家一次,这样我与爷爷相处的日子逐渐少了很多。初三那年,马上要中考了,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,住宿的学生差不多都一个月没回家了,一次下课休息时间,我在二楼的阳台看见,爷爷穿着一身发白的中山装,脚穿老解放鞋,还露出个脚趾,在学校门口与门卫交谈着什么,出于青春期少年那苍白的自尊,我忍住没有上前叫他,直到上课铃声响起,他那满怀失落步履蹒跚背影才消失在我的视线里。当晚下自习,老师交给我一个小布包,说是爷爷托老师给我的,我打开后发现里面全是两毛五毛的纸币,足有50块钱,当晚,我在被子里蒙头抽泣了许久…….
后来我上了更远的学校,爷爷一天天老去,一年也难得见面几次。那几年里他还带着他最小的孙子(叔叔的儿子)一起生活,在2001年的冬天,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彻底击垮了他一向健康的身体,久治难愈,医生检查后说常年劳作加多年抽烟形成的肺癌,因为从未体检,发现时已是晚期,需花费几十万元也只能勉强维持不到3年的时光,在得知这样的结果后,爷爷倒是表现的很豁达,在2012年正月的一个清晨,他提出想在村口池塘边的柳树下晒晒太阳,在被扶到那儿后,他又借机支走人,翻身滚进冰冷的池塘里,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却以这样的方式选择了离开……
当前的中国,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时刻,在广大的农村,随着年轻的务工人员的外出,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守望着落寞的乡村。子欲养而亲不在,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可贵,不要等逝去才懂得后悔,不管身处何方,不管工作多忙,请常回家看看,因为那里有养育我们的家乡,有我们的孩子、爹娘……
(谨以此文感恩养育我成长的爷爷,并愿社会更多的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!)
夜来幽梦忽还乡
2016-02-27 08:52:06
- 上一篇: 感恩---生命的真谛
- 下一篇: 《追忆母亲》
相关资讯
阅读排行
- 1 著名沪剧演员——诸惠琴
- 2 购墓须知
- 3 购墓所需材料
- 4 感恩---生命的真谛
- 5 爱的传递
- 6 清明 缅怀革命先烈
- 7 我想握住你的手
- 8 民政局关于公墓出售寿穴的规定
- 9 回家
- 10 口哨里的感恩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