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鹤园电话: 021-59506101
向死而生,感恩亲人

       有哲人说,时光永驻,而流逝的是我们。青葱岁月离我远去,转眼我已过而立之年。我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,成为头发斑白,皱纹丛生的老年人。这些年,也不停地听到,小时候认识的那些村里的老人去世的消息。至于我慈爱的奶奶,早在十年前忍受着中风的痛苦而去世。死亡,对于年轻人似乎是遥远的事情,而随着年龄的增长,才逐渐发现,死亡是如此切近,生命是如此脆弱,对于死亡的恐惧更是暗中滋长。有一回,在医院体检验血,大概是晕血的缘故,毫无征兆地忽然晕倒了,头重重地磕到地上。回想起来,这次昏迷大概与濒死体验相接近吧,区别只是昏迷后又醒过来了。这又让我想起了多年前,我的一个表哥,年轻有为,在仕途正健之际因为劳累过度,突发心脏骤停而去世。众人无不惋惜,这一变故更令我的姑妈痛不欲生,多年都心情郁郁,难以走出阴影。而在去年的9月,我也经历了一次突然的变故。
       某天,在我正在下班回家的路上,忽然接到了110的电话。我一度以为是诈骗电话,而民警通知我,我的母亲病危,在医院抢救,让我赶快带钱赶到医院。我的母亲一向体质很好,几乎从来不生病,怎么会病危呢。我抱着几分怀疑,几分焦虑,赶到医院,民警跟我确认后,我看到在急诊室中抢救的母亲,她呼吸困难,口吐血沫,医生说她是突发心脏病,伴随肺部积血,情况十分危急。我顿时陷入了茫然与恐惧。医生说仍有生命危险,需要转三甲医院,于是我第一次乘坐救护车,陪同病重的母亲赶往嘉定的某医院,但是接诊的医生看了以后摇头说,我母亲病重,没有相关设备,并拒绝接收。接着我们又辗转市区医院,母亲命悬一线,转院过程的坎坷让我更加焦虑,甚至绝望。在市区医院的急诊室里,我陪伴母亲度过了一整夜。急诊室里十分拥挤,各种声音嘈杂交织,设备的报警声、病人的呻吟声、交谈声、骂声……母亲神志还是清晰的,她的眼泪无声地流下来。我不断地鼓励她,让她安心休养,而自己却十分忐忑,忧虑重重。CT结果出来了,急诊室的主治医生说,你母亲没救了,肺部已经全坏了。对于这样的结果,我既难以接受,也怀疑医生的诊断。紧接着,医生要求转重症监护室,并让我签了一大叠同意书或知情书,然后,母亲就被推进重症监护室,而家人一律不得入内。我和父亲只能坐在走廊外,在那一刻,我恍惚觉得有这样一种危机感:我的母亲或许就要与我们永远分开了。母亲是个忠厚质朴的人,她总是任劳任怨,为我们付出。而我却经常对她发脾气,时常抱怨她没带好孩子,菜没烧好等等。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,却很少关心母亲,没有多陪伴她,和她聊家常,给她表心意。同时,我也真切感受到了生命面对自然规律的无力。面对死亡的宿命,生命的意义又在何处?李开复曾以亲身体验,书写了一部《向死而生》,阐述了他的死亡哲学:健康无价,学会感恩与爱。我无数遍地为母亲祈祷的时候,更下定决心:如果万幸——我的母亲能够康复,我必定倍加感恩,倍加爱惜,多加陪伴与呵护她。
       也许是命运之神的垂顾,住院后一周,我的母亲奇迹般地康复了。而专家的多次会诊,先后认为是肺部感染、左心衰和脓毒血症,但如此快的恢复,他们都对母亲的病因感到疑惑。随后还进行了心脏造影等检查,都没有得出明确结论。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病例,医生还作为教学案例进行了现场教学。在国庆节之前,母亲顺利出院了。
       这次非凡的事件,母亲经历了生死,而我也前所未有地体验到了内心的跌宕起伏,如果说,有什么体会,那就是对自然多一点敬畏,对生命多一点珍惜,对死亡多一点理解,对亲人多一点感恩。
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