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鹤园电话: 021-59506101
永远感恩父辈的教诲

       说起来,我家是书香门第,祖孙三代均是读书人。然而,身处不同的历史时期,随着社会变动而沉浮,我家祖孙三代的读书、生活和命运迥异,不变的只有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、在艰难生活中凝聚、在沧桑变迁中始终传承、坚守和发扬的家教家风,那就是——自立、勤俭、感恩、奉献!
       我的祖父是一位传统的知识分子,祖籍湖北黄陂,自幼家境贫寒,靠族人资助,凭着聪明好学、刻苦勤奋,考到省城读书有成。解放前,他一直从事教育,曾历任学堂教员、训导主任等职。五十年代“大鸣大放”期间,一向正直无私、敢怒敢言的祖父本着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与拥护,发表了一些极其中恳的意见和建议,最后竟遭致他被错误地划为“右派”。  
       祖父被打为“右派”,下放到农场劳动,一家人的生活从此陷入困顿。我的父亲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安徽的一所知名大学,但仅仅去上学一周,就因为家境贫寒,无钱读书而辍学。父亲无奈到一家皮鞋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,直到29岁时与来自乡下的母亲结婚,生育了哥哥和我两个儿子。按照当时政策,我家属于“半边户”,孩子的户口随母亲一方走,故母子都没有城市户口。父亲的工资每月才四十元,与长子共同生活的祖母工资也才三十元,还须寄钱物给乡下的祖父,因此一家人的生活异常艰难。再加上三人是“黑户”,没有配给的食品,须花高价到“黑市”上购买“议价”的粮油,其因窘更是雪上加霜。    
       七十年代中期,祖父虽然始终对“右派”的帽子不以为然,坚信自己会平反昭雪,但终因忍受不了长期的精神和肉体虐待以及病痛的折磨,而衔冤含恨地与世长辞了,临终前他交待家人一定要自立、自强,要对国家和党怀有信心。直到八十年代初,邓小平同志重新回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职位上来,一场拨乱反正的东风才开始荡漾在满目疮痍的神洲大地。祖父终于得到平反昭雪,摘掉了莫须有的右派帽子。工作组的同志来我家慎重地宣布了这一喜讯,还补发了几百元工资和慰问金,可惜祖父却永远看不到这一幕了。全家人均感到扬眉吐气了一回,这些年来遭受的政治上的压抑和冤屈终于一扫而空,我们由衷地感激小平同志的历史功绩和对普通百姓的恩惠。     
       可是我家的生活状况却并未得到改善,依然左支右绌、捉襟见肘。当然,整个国家都有因难,我家更是将勤俭的家风发挥到极致。生活上的困难我们也能忍受,只是没有户口的哥哥和我却面临着失学的威胁。哥哥经父母多方说情才得以到一所公办小学读书,而我却只能到一家民办学校上学。但读中学就成问题了,遑论考大学。父亲为此想尽了一切办法,仍然没有结果。1985年,他根据当时政策,以母亲体弱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、且家庭困难为由,又一次向派出所提出转户口的申请。但如泥牛入海,杳无消息。据说,如果能找到有分量的人代为说项,那么或许有希望。我家哪有这种关系?走投无路的父亲突然想到给小平同志写信,反映这一情况。他果真花了几天工夫,写了一封七八页纸的长信,详细地介绍了祖父被错划为右派,一家人深受影响的悲惨遭遇,以及他的后人现在所面临的因难,并婉转要求能否拔冗批示解决。父亲要上书小平同志这件事,周围的人要么嘲笑他疯了,是胆大妄为;要么悲观地认为太荒唐,太越级,恐怕连信都到不了小平同志手中,更不用说解决了。母亲还害怕遭致新的政治上的打压,因此苦苦劝阻。父亲思考了好几天,毅然按照在市委工作的同学建议,用挂号信的方式寄出,直接寄给小平同志邮寄出去——他坚信小平同志一定会体恤我们的困难的。
       果然,一个月后,父亲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复,称相关批复已转给有关部门,请等候处理结果。不久,派出所竟真的首次派人来我家调查核实有关情况。数月后,困扰了我们近十年的户口问题总算是终于迎刃而解了。父亲,一个无职无权的小老百姓,只因鼓起勇气给日理万机、宵衣旰时的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,竟解决了大问题。也许父亲的信小平同志并没有亲自阅览,但总归是因写给他才引起重视,总归是小平同志力挽狂澜、拨乱反正才让普通百姓的生活从此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。     
       全家因此喜极而泣,父亲念叨着,我家世世代代一定要感谢小平同志,并想给小平同志捎去一些礼品,表达一下感激之情。可是,几经联络,终于无由送达,这让父亲非常遗憾,心里老是放不下。于是,母亲操办了一桌菜肴,合家欢庆。父亲说,无酒不成宴,今日事属非常,该喝一杯,既是庆祝,也是感谢小平同志。既然无法把酒送给小平同志,不如我们摆上好酒,遥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吧。于是那晚,素未沾酒的父亲打开了一瓶白酒,满满倒上三大杯。第一大杯酒,父亲酒在门前的大地上,祝福祖国面貌一新、国运昌隆;第二大杯酒,父亲酒在堂屋的地上,寓意着我家不忘小平同志的恩泽,全家祝愿小平同志身体安康;第三大杯酒,父亲自斟自饮,他不会喝酒,但不知不觉竟全喝了下去,平生第一次大醉。这是喜庆、祝福的酒,没有谁拦住他。
       也是在八十年代末,住在城市马路旁边的我家因为马路扩建而拆迁,父亲表态,国家建设需要,是为了发展,我们应无条件支持,于是我家是那一片第一个自觉拆房的,受到了政府部门的赞许,按照当时的政策,划了市郊的一块地给我们重新建房。当时家里并无积蓄,建房又是从来未经历过的事,但父亲毅然决定无论多么困难也要靠自己的力量做好,再也不向政府和单位伸手。我的父亲母亲不靠他人,东挪西凑,筚路蓝缕,哪里有废旧砖瓦人家不要的就赶紧跑去捡,就这样一块砖一片瓦地积累,经过了无数的艰难困苦,终于建起了一栋两层小楼。本来中年发福的父亲累得从此消瘦,身体磨损得厉害。记得房子上梁的那天,父亲疲累不堪,事后瘫坐在新房的地上竟沉沉睡去了。那时,改革开放兴起,国家的发展一日千里,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转起来。虽然拆房建房异常艰辛,但总算是拥有了自己的新房,我家的境况随着国家的命运也正在逐步改善之中。
       流年似水,到九十年代,哥哥和我勤奋学习,相继考上了大学,后来还入了党,但父亲却日渐衰老,黑发中夹杂着银丝。在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,他先是喜悦非常,继而变得异常沉默。我们心中黯然:当年父亲本来已考上了大学,无奈时运不佳,祖父错划为右派后,家庭无力负担学费,父亲在那里坚持了一个月,终于无可奈何地辍学回家,这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,是永远的痛。父亲老了,他看我们的眼中盈满了泪光,但最后他还是笑了,毕竟今非昔比,早已不是祖父和父亲的时代了,我们都考上了大学,这个书香之家有了传承,国家政治清明,经济发展,知识重新受到尊重,这是多么好的事呀。
       父亲从此应该可以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,可惜,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终于,一生困苦的父亲积劳成疾,终至卧床不起。就在孩子们即将立业成家之际却溘然长逝了,临终时他还再三地告诫我们要懂得感恩,要为社会多做奉献。常常感恩父辈的教诲,祖父和父亲虽然平凡,但是他们的生平和命运却是亿万国人在那个年代的缩影,他们随着国运而沉浮,但他们穷且益坚,坚持不懈,自立自强,不因自身困境而改变对祖国的挚爱、对光明与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他们树立且身体力行的家风家教,在我们这一代会很好地传承下去,相信将来也永远不会泯灭!


相关资讯